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力校园 > 文学作品

关于古树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3-15 信息来源:教育局 责任编辑:教育局


小时候没有见过古树,但生产队有一棵大油菜子树(俗名),每到秋天,它的果实“油菜子”成熟,我们上树摘“油菜子”吃,从此它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此树在生产队个子最高,也许年龄最大,且坐落于森林边,这是我心目中的第一棵“古树”。此树树杆光溜溜的,适宜于爬上爬下,且丫枝众多,树叶浓密,因而这也是我们夏天乘凉的好去处。在暴烈的日下,我们慵懒的蜷在树上,或俯或仰,让斑驳的光影在我们身上任意抚摸,竟然不痛不痒,不知不觉我们就酣然入梦……可惜的是,后来这棵树突然消失了。
    第二棵古树立在一口小塘边。公路边的小塘不大,树却很大,好像后来还被有关部门编了号,挂了牌,监管也还算森严。但它还是无声无息的消失了,据说是觊觎它的人想着法子把它当成了柴禾。——只能是遗憾!
    后来到过庐山,我看到了许多的古树。据说庐山古树名木有200余株,其中以归宗寺的五爪樟、东林寺的六朝松和黄龙寺的公孙树树龄最大,达1500年以上,至今依然生机盎然。是的,在庐山,需要二三个人才能环抱的古树确实有很多,这就给庐山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尤其是归宗寺的五爪樟,相传为书圣王羲之手植,因而亦被称为“羲之樟”,这氛围就显得神秘起来了,难怪民间时期叱咤风云的蒋总统与夫人,竟然对庐山情有独钟,不但发出了庐山抗战声明,甚至还构建了“美庐”。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也喜欢庐山,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这一年,毛主席与贺子珍也在庐山再次相见。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当然也喜欢庐山,聪明人还创作出了小说《庐山之恋》,后来改拍成了电影,这当然跟庐山的神韵有关,而参差的古树林中就饱含着神韵。
    2009年,原邵阳师范162班同学二十年聚会,我们特意选择了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作为旅游观光景点。崇木凼村当然有许多可看的,但我们更是冲着村里的古树而来。有资料显示:崇木凼村古树林面积3.8公顷,目前寨子有古树1000余棵,1000棵树就有1000个不同的故事。其中,百年古树325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28株,最古老的树距今已达1500多年,雄居在古树林山顶的一侧。据科研人员初步鉴定,其树龄在1500年以上。当属瑶山千年树王。山顶的另一侧,一棵千年古树横卧在大石头上,遥望天际,人们称之为“痴情醉汉”。其“古”不言而喻。
    后来我又相继去过两次,时间分别为2020、2023年。在我的印象中,崇木凼早春季节古树为落叶乔木还未吐蕊时,它们赤身裸体,筋骨毕现,仿佛需要大地母亲用乳汁才能灌醒,天空阿姨将霓裳在它们周身轻拂着,还吹着东风轻轻的呼唤;而夏秋天,崇木凼村古木参天,浓荫遮蔽,这里又仿佛是世外桃源,连飞鸟也不敢高声喧哗,只有斑斑的光影在游子身上闪烁。
    其实我在生活中还不停的欣赏过古树。
    一般的古寺都有古树,尤其是银杏树,可谓古木参天。比如北京的潭柘寺是北京最老的佛教胜地,始建于西晋,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潭柘寺院落很大,殿宇雄伟,并生存着众多古树名木,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降生、成佛、圆寂都是在树下。其中,银杏树是潭柘寺内种植最多的树种,在毗卢阁前有两株最著名的古银杏树,其中一株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帝王树”。它们十分高大挺拔,东侧一株就高达30多米,是唐代时期种下的,已历经1300多年风雨。再比如湖南省宁乡市沩山密印寺有一棵千年古银杏。这棵千年银杏树,相传是唐朝宰相裴休于公元822年栽种,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它见证了密印寺的时代变迁和朝代更迭,时至今日,依然苍劲有力、生机盎然,其与法海和尚及密印寺有莫大渊源。河南省鲁山县四棵树乡有一个文殊寺,此寺之所以赫赫有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寺中有五株千年古老银杏树,枝繁叶茂,人称活化石。
    ……
    古树越来越少,但在我们身边也还是有。
    比如有一次采风活动就是寻觅茶马古道。古道已经很古,甚至难以寻着它的踪迹,但十几棵几百年的古枫却令人过目不忘,它们的坚守才让历史有了见证。
    我们县的九龙岭镇有九龙飞天的传说。九龙山上曾经有三棵古枫,据说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亲眼见过其中两棵的宏伟与博大,可惜山林被一烧再烧,古树终究拗不过烟熏火燎,只能作古。
    在新疆的许多林地,处处可见古树的尸体,这也算是树们的寿终正寝。——我对新疆人们爱护大自然的印象从此刻骨铭心。
    在我县还有一棵几百年的古银杏,现在仍然生长得很好,为此我曾两次前往观光。在魏家桥的吊桥边,有两棵重阳木,树龄均达500年,它们依然在顽强地生长着。上次我偶然在杨桥镇的某村落边,看到了一株几百年的樟树,也还枝繁叶茂。
    ——曾经看到过小说中有许多关于描绘古树奇迹的故事,比如有人砍伐古树遭了殃;有人在一千公里外隔海寻找到了古树的根;有古树被坏人刀砍火烧被雷电数次猛击依然葱茏如旧……《树梢上的中国》是作家梁衡跋山涉水寻访人文古树后写就的一部散文集,记录了中国大地上众多古树的历史兴衰,融入了其“人文森林”的理念。
    ——关于古树的记忆有很多,但我却还嫌少。我总以为,没有古树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它容不得绿色、自然与美好,久而久之,它就会像黄土高原一样,沟壑纵横,面目全非。
    ——我希望,在未来的岁月,我们中华大地上,古树会越来越多,虽然未必能处处成林,但务必要自然的拥有!(作者:邵东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振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