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领导活动

负重加压 逆势奋进 努力实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

发布时间:2014-10-25 11:10 信息来源:邵东县政府 责任编辑:邵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刘昆怀

同志们:
      这次全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工作,部署2009年任务,表彰先进,负重加压,振奋精神,努力实现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等会,市委常委、县委周书记和艾县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08年工作成绩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兴工旺商”战略,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努力克服特大冰冻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全县工业经济低开高走,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新型工业化工作排名全省县级第16位,全市第一名,被评为“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 兴工焦化有限公司和环兴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2家企业双双被评为全市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企业”,分别排名第6位、第10位;青山锻压机床三厂排名第18位,被评为“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企业”。
      一是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56家,净增32家。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6亿元,同比增长48.1%,实现增加值24.4亿元,同比增长 26%。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40.4亿元,同比增长1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5.2%,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上缴税金2.78亿元,同比增长28.3%,占税收收入的79.8%。二是工业投资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在建工业项目538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183项,总投资20.81亿元,同比增长53.69%;其中改扩建工业企业79家,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56亿元,同比增长61.19%。传统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下降,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6.3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6%。三是自主创新步伐加快,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组建了8家企业研发机构;邀请省外专家举办了五金产业“品牌与技术”论坛,推广了数控机床技术,引进了“消失模”铸造技术,在五金行业掀起了技术升级换代的浪潮;打火机行业申请外观专利项目50件,注册商标61个,70%的产品已升级换代为电子打火机,一批企业已建成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促进了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大幅提高。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循环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全县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同期降低14.4%,远高于市定下降5.6%的目标任务。共完成老污染治理项目8个,强制关闭了45家不达标企业,改造手烧小锅炉27座,造纸行业全面停产整顿,关停到位32家。龙城水泥、峦峰水泥的煤矸石和锅炉渣综合利用达到40%,通过了省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的认定;兴工焦化、鑫龙焦化、裕丰钢铁的焦炉尾气全部回收利用,分别作为居民生活燃气、玻璃制品加热能源和发电;博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立起废水循环处理工程,既达到了污染物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目的,又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
       一年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努力探索一条具有邵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抓规模企业,增强带动力。坚持把培育规模企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引优扶强,壮大规模,不断提高规模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一是扶龙头。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2007年度纳税额过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一律实行县级领导挂点联系、扶持制度。优先发展以青山锻压、华伟五金为代表的小五金,以环兴、龙丰为代表的打火机,以精华、忆江南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08年底,全市前20位规模工业企业中我县有6家;产值过亿元的由10家增加到22家;纳税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32家增加到37家,兴工焦化纳税近4000万元。二是强科技。县财政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了科技三项经费,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在优势行业突破影响发展的关键技术,着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列入省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的金超实业流化床锅炉节能改造工程、新仁铝业的燃油技术改造工程已建成投产;华伟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投入485万元,引进全自动热处理生产线,青山锻压机床三厂投入750万元,引进大型先进数控摩擦压力机。造纸行业扶持产能达到规定标准的11家企业预计投入1.27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三是创品牌。制订了创建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奖励扶持办法,对创建成功的企业给予5000元到30000万的奖励。前年,有5家企业获奖,奖金总额7万元。2008年,全县又新增鑫隆玻璃、环兴打火机4个省级名牌产品,新增菁洲、松龄堂、桐江3个省著名商标,华伟工具等14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忆江南米业晋升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行列。
      2、抓工业项目,增强支撑力。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承接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条等举措,积极构建结构合理、主业突出、竞争有力的工业发展格局。一是抓改制项目盘活存量。目前,我县县属企业改制工作进入扫尾阶段,省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通过改制,累计盘活国有资产5.3亿元,并投入生产和技改资金3.8亿元,形成了鑫隆玻璃、兴工焦化、廉桥造纸等一批规模民营企业。二是抓技改项目衍生增量。2008年,全县改扩建工业企业79家,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56亿元,增长61%。新仁铝业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600万元;亿利金属扩改建工程完成投资1985万元。打火机行业一批企业已建成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产品全面升级换代,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东联集团、吕氏贸易、龙丰公司三家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均突破1000万美元。三是抓招商项目扩大总量。抓住我县被列入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十大重点县之一的机遇,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共引进项目79个,到位资金33.7亿元,方泰皮革、宾王扑克等一批投资数千万元的工业企业已签署协议,即将落户邵东。
      3、抓发展平台,增强竞争力。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金融为“血液”,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全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一是打造园区平台。2008年,县城工业园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家,入完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0家,园区规模工业完成产值31.8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39%,提高12.4个百分点。同时,立足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着力开始在县城东部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生态产业园。二是搭建融资平台。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县人大常委研究决定,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入股,成立了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公司。加强银企合作,制定银信部门支持企业发展奖励办法,县财政拿出60万元,鼓励信贷投放。2008年新增贷款余额5.7亿元。三是优化服务平台。着力强化一办六中心服务功能,大力倡导保姆式服务理念,不断完善一站式收费、全程代办、跟踪服务等制度,检查准入、挂牌联系等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创业。去年8月,我们支持组建了全省第一家县级中小企业专门服务机构——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全县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信息化建设、市场拓展、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中心依托邵东中小企业网,致力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为全县企业打造一个权威、公正、开放、高效的形象展示窗口和信息交流平台。
同志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全乡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县推新工作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速度趋缓。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加快、生产力成本提高、原材料能源价格波动,企业融资困难加剧,生产成本升高,外贸出口受阻,效益大幅下滑,我县规模企业停产达10家,尤其是龙头企业新仁铝业公司的停产,将严重影响我县新型工业化的各项指标。二是企业技术工人缺乏。打火机、服装加工、皮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困难,熟练技术工紧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及扩大再生产。三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低。如五金行业主导产品大多数依然还是老面孔,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结构老化、市场竞争力下降,难以拓宽市场,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发展空间日益狭窄,行业效益逐渐滑坡,整体状况日趋萎缩。四是发展后劲不足。我县没有一家大型企业,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日趋严格,保持快速增长困难加大。我县现有“三高”企业近70家,造纸企业中,除11家企业进行技改扩建外,其余的都已关闭。规模水泥生产企业3家,生产能力都是20万吨以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如不尽快实施技改扩建,也将面临关闭。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已陆续启动对焦化、铁合金、电解锰等行业准入,都将给我县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带来较大困难。五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新型工业化是富民强县第一推动力的思想认识需要巩固和提高,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各部门齐心协力支持工业发展的合力还需要凝聚和增强。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克服和解决。
      二、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分析2009年经济形势,总体上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但我们也决不能低估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必须充分认识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正确判断形势,把握走势,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有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邵东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东市数据局 |

备案/许可证编号:湘ICP备14000179号   湘公网安备 430521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210003   邮箱:sdszfwz@126.com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739-266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