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邵东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发布时间:2017-01-03 11:16 信息来源:邵东县政府 责任编辑:邵东县政府
分享到:

邵东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邵东县人民政府

○一六年七月

  

  2

一、产业扶贫基本现状3

(一)扶贫成效3

(二)历史机遇5

(三)现实挑战7

二、总体思路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9

(三)主要目标10

三、重点任务11

(一)中药材产业11

(二)油茶产业14

(三)光伏产业17

(四)生猪产业20

四、资金测算及筹措方案23

(一)资金需求测算24

(二)资金筹措方案26

五、保障措施29

(一)组织保障29

(二)政策保障30

(三)资金保障31

(四)监督考核32

附录:邵东县产业扶贫建设项目表34

  

邵东县地处湖南省中部、邵阳市东大门,辖1841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自从2014年贫困人口、贫困村识别和建档立卡后,邵东严格按程序识别了2635284517个贫困人口和85个贫困村,至2016年6月底,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946户,贫困人口79418人,并录入系统。

《邵东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根据《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湖南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邵东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编制。

本规划适用于邵东县立档建卡贫困户中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乡镇、村、贫困户。

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产业扶贫基本现状

“十二五”以来,邵东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以整村推进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扶贫产业总量规模迅速壮大、受益人口不断增多。但受制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未脱贫人口主要集中在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区域等因素影响,产业扶贫深度推进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一)扶贫成效

围绕提高贫困人口生活和收入水平,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等奋斗目标,邵东大力推进以中药材、油茶、光伏、生猪养殖等为重点的扶贫产业开发,扶贫成效明显,20142015年分别减贫1144411736

1.特色产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邵东特色产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截止到2015年底,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到71.6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47%。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稳步扩大,斫曹药材种植面积4万多亩,药材品种50余个,药材产业扶贫和发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范小建主任的肯定;双凤乡等地药材种植速度很快,全乡药材种植已超过5000亩。油茶产业增长迅速,全县油茶产业大户达到122家,油茶林面积达到10.33万亩,年产茶籽达到830万公斤,年产茶油245万公斤,人平年产茶油1.9公斤。生猪产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目前已有种猪场5个,生猪人工授精中心2, 生猪人工授精点5个,生猪出栏数量达到123.3万头,2015年成功申报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建设县。光伏扶贫成效初现,宋家塘街道、火厂坪镇、皇帝岭乡、界岭镇等乡镇积极行动,贫困户参与热情高涨。

2.特色产业加工体系逐步完善

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邵东大力推进产业链条延伸,鼓励和倡导油茶、中药材、生猪等相关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发展,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05.6%,较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依托良好的商贸渠道,积极培育一批商贸物流企业,建设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设立直销店、连锁店。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基于特色种养殖业的农业体验游、特色农产品采摘游等旅游观光产业发展迅速,有效壮大了产业规模。

3.市场销售体系不断健全

邵东扶贫产业销售体系不断完善,传统销售渠道进一步健全, 2015年,全县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43家,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良好,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42家,达到233家。网销售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挖掘“互联网+”的历史机遇,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网上推介、洽谈和交易,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力度,提高农村商品流通连锁率、配送率,2015年,全县电商经营户数量超过1万家达到13822户,电商交易额达到35亿元,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4.利益联结机制日趋紧密

全县致力于紧密贫困户、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的关系,大力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流通企业、农村流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等组织,截止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417家。大力改革利润分配模式,明确产业扶贫中贫困户、政府、企业等主体利益分配模式,力求将贫困户与这些利益主体进行“捆绑”,依托多个主体合作实现利益共赢,带动贫困户致富。积极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增收渠道,引导贫困地区转变经营方向,鼓励发展复合型农业,提高产业本身受益度;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狠抓各类补贴资金、奖励资金落实,最大限度保障贫困户利益。

5.产业扶贫成效站上新高度

近年来,邵东因地制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遗余力推进产业扶持,贫困人口收入增长较快,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00元,同比增幅达到12.6%,部分村民越过温饱线,实现了脱贫。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依托扶贫产业发展,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十二五”期间,全县硬化通村公路425公里,修建通组砂石路及机耕道155公里,贫困村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兴修田间渠185公里,河坝105座,硬化山塘350口,农业灌溉条件有较大改善;有35个村的村民饮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活动中心、文化书屋、广播电视、农网改造、农民健身场所等这些惠农政策和项目在贫困乡村都在逐步实施。

邵东县特色种养殖业精准扶贫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四个深化:一是深化对精准扶贫的认识,把精准扶贫作为事关全县发展的大事,县委四大家领导带领全县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参与;二是深化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机制,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及实施方案,指导带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三是深化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坚持扶贫到村、项目到户、责任到人的原则,确实加强扶贫到村到户工作;四是深化精准扶贫考核监督,全面加强扶贫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明确目标责任,确保精准扶贫实效。

(二)历史机遇

“十三五”时期,中央、省、市、县都将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这势必会为邵东产业精准扶贫提供有效支持。

1.精准扶贫政策机遇前所未有

近年来,中央、省、市持续加大精准扶贫攻坚政策支持力度,仅2016年,国家就出台了多个相关的政策,其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特色产业扶贫,《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明确提出考核奖惩办法,省、市必将要采取推进产业发展等举措达到考核目标;《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正向激励,一定时期内实施“脱贫不脱政策”,这种政策对于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扶贫产业开发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从省级层面来看,《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等政策都为特色种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

2.产业政策机遇重重

特色种养殖业、光伏产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对农业发展、农村产业融合等提出了支持意见,《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民政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实施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对引导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等等,这些农业发展政策必将为邵东产业发展提供外部支持。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等政策都为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3.区域发展政策支撑有力

邵东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这些荣誉既能够有效提升邵东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的品牌知名度,也能够为邵东争取国家、省、市生猪、油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提供支持。同时,邵东还有“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与改革试验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发展品牌,争取了在省级层面将邵东纳入享受大湘西地区政策范畴,在区域产业发展上能够享受相关的政策扶持。县级层面,制定出台了光伏产业精准扶贫等专项规划,出台了金融扶贫等政策,有效推动扶贫产业发展。

4.发展环境改善有利于特色种养殖业发展

交通方面,不断完善的高速路网紧密了邵东与长株潭等区域板块的关系,娄邵快速铁路通车将邵东带入了高铁时代,邵东机场改扩建加速推进将进一步弱化邵东地处内陆的弱势。平台载体方面,邵东生态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园区载体建设的推进,为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邵东商贸活跃,民营主体、民间资本雄厚,素称“百工之乡、商贸之城”的美誉,这种商业精神对于延长特色种养殖业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现实挑战

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是一项艰巨而持续的工程,在经济增速下降、进出口贸易承压的前提下,扶贫产业发展压力更大。

1.宏观环境影响特色种养殖业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严峻考验,英国脱欧、汇率博弈等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挑战,国内中高速发展新常态下实体经济承压,预计“十三五”中前期这种发展环境难有大的改观,势必会对政府财政收入等带来影响,并进而影响扶贫产业的投入;经济的不景气还将影响市场消费,中高端农副产品销售、特色农副产品出口都将受到影响,扶贫产业发展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2.产业扶贫组织力量有待加强

当前,扶贫工作中专职扶贫人数较少,产业领域的专门扶贫人员更少,在推进特色种养殖业扶贫进程中,参与扶贫的机构、人员存在专业知识、专业人才不够、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难以形成带动特色扶贫产业发展的专业动力。

3.扶贫任务重压力较大

邵东虽然民营经济相对发达,但发展很不平衡,贫富差距比较大,有待扶植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量多,且贫困人口多集中在斫曹、堡面前、双凤、简家陇、野鸡坪、流光岭、杨桥、水东江、石株桥、皇帝岭林场等经济落后乡镇,这些地方自然资源贫乏,生产生活条件很差,产业扶贫压力大。

4.贫困户主观能动性有待激发

产业扶贫要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但部分贫困户本身经济实力有限不愿投入到有风险的产业当中,对产业扶贫参与程度、参与面不够;部分贫困户对政府、扶贫人员依赖程度过高,还存在等待政府送小康的心态,缺乏主动作为、主动脱贫的意愿。

二、总体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转型升级加快、资源环境约束更加凸显、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区域产业发展新常态,必须科学谋划、统筹推进、锐意创新,加快推动邵东扶贫产业集聚发展、品牌发展、特色发展。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邵东产业精准扶贫的总体思路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按照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这一总目标,坚持一个方针(精准扶贫方针),瞄准一个对象(7.9418万贫困人口),主攻一个战场(85个贫困村),组合一支力量(驻村扶贫工作组),以中药材、油茶、光伏、生猪养殖四大产业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种养基地,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特色种养品牌,探索一条以产业为带动力量实现脱贫奔小康的路子。

(二)基本原则

未来五年,应当积极挖掘邵东产业发展潜力,努力使区域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在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时,始终注重把握好四个原则。

1.坚持聚力到户,受益精准

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大力完善贫困户信息档案,完善进入-退出机制。始终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社会动员,调动贫困人口积极性,凝聚合力,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精准帮扶,明确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长期受益作为产业帮扶边界,避免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防止在实施中脱轨走样。

2.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充分发挥邵东丰富独特的种养产品优势,利用邵东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进一步做大具有市场空间的产品,引导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充分发挥邵东独特的商业文化,利用商贸流通、平台载体等资源,推进特色种养殖业产业化,提升产业经济效益,走出一条符合当地文化、环境背景的特色致富路

3.坚持安全优先、绿色发展

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行种养殖产业生产档案、用药登记、休药期等制度,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各类投入品,从源头提高种养产品质量。强化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种养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管理,打造放心安全种养产品生产区。加强品牌创建,鼓励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引导品牌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4.坚持创新驱动、延伸发展

顺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创新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理念,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以种养殖业-种养产品加工-种养产品商贸物流的加工型产业体系;以提高特色产业帮扶效能为目标,大力推进帮扶模式创新,创新农户-企业-政府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精准扶贫模式,增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造血功能,引导贫困户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向产业下游延伸,打造形成全产业链。

(三)主要目标

以共同奔小康为目标,到2020年,打造形成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初步形成以中药材、油茶、光伏、生猪养殖为重点的特色扶贫产业体系。

1.经济目标

“十三五”期间,共2.08万人发展中药材25600亩、5.4万人发展油茶林100000亩、1.965万人发展生猪养殖47200头,……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200兆瓦。到2020年,中药材、油茶、生猪、分布式光伏发电四大产业的产值分别达到507.51、2.3亿元。

2.社会效益

“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引进和培育四大扶贫产业相关规模以上企业100家,完成1万人次贫困人口转移培训,2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1000人次乡土人才培训。配套完成危房改造农户4500户;易地扶贫搬迁农户440户;避灾搬迁农户8户;村组道路硬化440公里,新建饮水安全项目70个,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农村环境整治85个村,农村文体设施项目等。

3.生态效益

到“十三五”末期,绿色种养体系基本健全,生猪养殖粪污染得到全面治理,以光伏发电扶贫为重点的建筑物、农村亮化能耗水平明显降低,生态、植被进一步恢复,贫困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

4.扶贫效益

“十三五”期间,产业扶贫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细改善,贫困人口素质大幅度提升。到2017年,全县8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941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到2020年,贫困发生率进一步下降,持续处于贫困状况的家庭基本清零。

三、重点任务

针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以中药材、油茶、光伏、生猪养殖为重点,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一)中药材产业

按照“林业生态产业化,林业产业生态化,长短结合特色化,产品开发深度化”的思路,大力实施“调结构、强产业”战略,打造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扩繁、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运输及储藏、深加工于一体的中药材扶贫体系,努力实现贫困户“多次收益”。

1.生产环节

引导中药材产业布局优化。以斫曹乡、廉桥镇、黑田铺镇、流泽镇、界岭乡、双凤乡、黄陂桥乡为中心区域,以贫困村为重点扶持对象,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扩大种植规模。“十三五”期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56万亩,到2020年,打造形成10万亩药材种植规模,贫困村中药材种植有业务合作的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超过10家。

培育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充分利用邵东林药发展优势,以松龄唐、天宏药业、多特等企业种植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栽培品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和经营产业化,打造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示范基地。“十三五”期间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00亩。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个国家级中药材种植基地。

丰富中药材品种。大力发展丹皮、白芍、玉竹等邵东传统优势中药材品种,进一步扩大产品知名度。以厚朴、杜仲、黄柏等为重点发展木本药材。以珍稀濒危药材铁皮石斛等为重点,打造野生品种选育、优良品种繁育、GAP基地规模化栽培、仿野生栽培于一体的种植体系。以牡丹、玫瑰为重点发展油药两用药材,促进优势产品供给能力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完善中药材种植基地水、路、电等基础设施,推进种植基地道路硬化,完善供水设施,推进电网改造。建设加工厂房建设,延长产业链,购置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全面提升中药材种植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1:中药材种植年度增长规模           (单位:亩;人)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新增种植面积

4600

6500

6500

6500

1500

覆盖贫困人数

4300

5000

5000

5000

1500

2.加工环节

以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条,提升中药材行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强化产业加工环节,提升中药材种植附加值。

大力推进仓储物流体系建设。依托廉桥中药材市场,以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建立现代化仓储基地。整合仓储资源,在全县新建一个具有冷藏功能的医药仓储物流交易中心。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引导中药材经销商加快构建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的网络展销-流通一体化管理体系,加快第三方乃至于第四方物流发展。

推进中药材加工产业发展。整合现有企业,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发挥龙头医药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大型中药提取厂、中药饮片厂、中药制剂厂。大力开发和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提纯技术和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剂技术,深度开发玉竹、丹皮、杜仲、铁皮石斛、玫瑰花等药材品种,实现中药材育种种植提取一体化,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档次。

3.市场销售环节

以销售主体的培育、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邵东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中的地位,巩固与“南国药都”品牌相匹配的市场地位。

积极做大销售主体。鼓励中药材加工企业将销售部门独立出来,设立专门的营销分公司,引导中小型加工企业强化销售部门管理,健全销售网络。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中药材经销企业,鼓励企业连锁经营,鼓励企业在北京、上海等沿海城市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经销点,大力拓展外部市场。大力培育展销类相关企业,积极组织中药材产品展示活动,推进展示-交易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力量,积极组织药材种植户进行统一营销,提高种植户在市场谈判中的主导力量。

完善传统的批发零售销售渠道。以全国知名的康桥药材批发市场为重点,以海南海药进驻邵东为契机,大力推进传统药材市场转型升级,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打造新一代商贸综合体,提高药材批发市场整体水平。依托县城生态产业园等载体,大力推进中药材批发零售专业市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大力推进网络销售。挖掘“互联网+”技术优势,积极发展“互联网+市场”销售模式,组建邵东中药材交易网站等中药材信息化交易平台,发展“淘宝店”、“京东销售商”,提升网络交易规模。依托邵东电商产业园等载体,引导中药材类电商向园区、特色街区集聚,打造一批专业批发零售楼宇,培育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部经济”。

强力推进品牌营销。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GAP认证、加工企业GMP认证、地理标志认证等认证,提高邵东中药材产品的知名度。做大、做强中药材骨干企业,鼓励企业集团化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品牌营销,增强其竞争力。

4.利益联结机制

按照深度参与、多层次获益的原则,强化贫困户在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参与程度,提高其收益水平。

强化利益联结组织体系建设。扶持建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十三五”期间新增专业合作社30个以上。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养殖)大户,积极引进中药材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经营模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创新贫困户受益模式。引导企业和合作组织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信贷担保等方式,把企业、基地、合作社、行业协会、大户和贫困户联结起来,建立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推动生产,抢占市场。

(二)油茶产业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新造和低改相结合的发展方针,以科技为支撑,强化政策扶持,提高集约经营水平,构建油茶产业发展体系。“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高产油茶林基地20万亩,其中新造高产良种油茶林基地15万亩,低产林抚育改造5万亩。到2020年,全县茶油产量达到7500吨,年产值75000万元以上,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为邵东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的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1.生产环节

全面挖掘全县适宜种植油茶的30万余亩土地,发挥邵东民间资本充裕优势,积极扶持,大力引导,开展技术指导帮扶工作,推动民资造林,造园行动,大力推进品种改良,提高油茶产量,壮大总量规模。

科学合理布局。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在灵官殿、佘田桥、黑田铺、双凤、简家陇、九龙岭、牛马司、野鸡坪等乡镇,要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和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拓展油茶产业发展空间,扩大栽植面积。新造油茶林要注意保护生态,减轻水土流失。

优化油茶品种。依托年可出油茶良种穗条500万根的200亩国有黄草坪油茶林场良种采穗基地,以及省林业厅定点的40亩年产优质嫁接苗400万株的油茶无性系育苗点,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优质良种油茶苗木,建设油茶庭院。对现有林分中疏于管理,产量较低的油茶低产林分,采取抚育改造措施,迅速改善林分结构,使之在短时期内达到丰产稳产。对采用良种造林、急需管护的现有油茶幼林,进一步加强抚育、施肥、补植等措施,改善林分生长条件,促进其丰产。

加大油茶基地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全县林地资源,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采用良种良法,加快高产良种油茶林基地建设,提高油茶产量。借助挤入全省产油大县的东风,大力开展油茶种植,“十三五”期间,新建一个现代油茶产业园,到2020年,建立国家级油茶经济示范基地1个,省级示范基地2家。

                          2:油茶种植年度增长规模            (单位:亩;人)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新增种植面积

25000

35000

35000

35000

20000

覆盖贫困人数

8000

10000

10000

10000

6000

2.加工环节

积极发挥县油茶协会作用,引导油茶种植大户的团结协作与资源、技术共享,做大产业规模。

绿色茶籽油加工。以食用茶油为重点,鼓励企业改造提升传统油茶生产工艺,积极推广油茶籽脱壳冷榨等技术,淘汰落后工艺,提升加工水平和食用油的整体质量。积极引进加工类龙头企业,鼓励其建设油茶种植基地,建设油茶籽及成品仓储基地,引导行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进茶油QSISOHACCP、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准入认证工作,大力提升邵东油茶品牌知名度。

油茶籽综合利用。以茶皂素及其深加工产品,茶油籽饼粕蛋白饲料,高级油茶籽油护肤品、化妆品等领域为重点,积极引进世界先进制造工艺,引进茶油精深加工、生物蛋白、油茶化工品生产线,实现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一产品向多元产品的转化,提升油茶加工业价值。

油茶仓储流通体系建设。完善油茶籽收购体系,建立农户分散仓储-油茶基地仓储-加工企业仓储的多层次仓储体系。依托农村物流业发展,建立与多层次仓储相配套的油茶籽运输体系。依托邵东不断完善的交通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乃至于第四方物流,促进茶油及其附属产品的产销对接。

3.市场销售环节

适应市场分布广泛的需求特征,大力推进油茶生产主体与超市对接合作,鼓励家庭茶油网络化销售。

加大邵东茶油整体营销力度。以邵东茶油作为一个整体,利用电视、新媒体、报纸以及高速公路路边等渠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树立邵东茶油品牌形象,拓展产品市场知名度。

促进油茶与超市对接合作。依托政府、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力量,积极搭建油茶-超市对接合作平台,利用展销会等活动引导邵东油茶走进大型连锁超市集团、全国性的经销商经营范围。大力培育对接主体,鼓励油茶专业合作社、油茶种植大户以及油茶加工企业等主体积极主动与超市对接,缩短对接合作利益链条,保障油茶种植贫困户的利益。

推广“互联网+油茶”电商模式。支持电商、快递、物流企业拓展农村业务,推进邮政、商务、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店,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加大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支持,培育发展一批“淘宝村”、“快递村”,促进油茶产品销售。鼓励利用微店,微信,微博 QQ等互联社交平台销售茶油产品。

4.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帮扶等形式,落实帮扶到户到人,实现贫困户多渠道获益。

以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增收。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贫困户参与,推进分散的林地统一集中连片开发,分户管理,带动贫困户增收,实现绿色增长。

以林地入股帮助贫困户增收。积极创新“林权变股权、补助资金作股金、林农当股东、保底分红、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提高贫困户参与分红的程度。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评估中心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规范林权流转程序。

以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户增收。贫困户以扶贫补助资金入股,参与油茶种植,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入股贫困户按股份参与分红。逐步推进林权抵押小额贷款和森林保险试点,增加贫困户参与能力。

(三)光伏产业

以贫困村为重点,大力实施光伏精准扶贫工程,2016-2017年,重点针对147个贫困村及病残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每个村集体5万元,每个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万元的标准安排光伏扶贫建设补助资金。“十三五”期间,在全县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0兆瓦,其中地面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50兆瓦;屋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0兆瓦。

1.生产环节

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开发,鼓励利用建筑屋顶、空坪隙地、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等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

大力推进5KW的户用光伏电站建设。采用政府补助资金40%,贫困户在农商银行基准利率贷款60%的筹资建设模式推进小型光伏电站建设,以增加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收入。

大力推进100KW村级光伏电站建设。以增加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采取村集体与贫困户集中共建模式。村集体建设资金通过财政补助、单位帮扶、一事一议、社会赞助等途径解决;农户入股资金自筹40%,农商银行提供10年期基准利率贷款60%

大力推进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建设。由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企业共同提供资本金,其余资金由贫困户从农商银行贷款。

                            3:光伏扶贫推进安排            (单位:兆瓦;万人)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装机容量

5

55

65

45

30

覆盖贫困人数

0.5

2

2.5

1.8

1.2

2.加工环节

以促进光伏发电应用为重点,大力推进配套电网及电网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光伏发电配套零部件产业,完善产业链条。

加强配套电网建设。鼓励电网企业加大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力度,为光伏扶贫项目接网和并网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将村级光伏扶贫项目的接网工程优先纳入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计划。对集中式光伏电站扶贫项目,鼓励电网企业将其接网工程纳入绿色通道办理,确保配套电网工程与项目同时投入运行。

加强电网运营服务。鼓励电网企业配合光伏扶贫工程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按照工程需要提供基础资料,负责设计光伏扶贫的接网方案。由电网企业承担接网及配套电网的投资和建设工作,制定合理的光伏扶贫项目并网运行和电量消纳方案,确保项目优先上网和全额收购。

积极发展光伏制造。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为契机,培育和扶持县内光伏发电逆变器、电池组件及封装、设计咨询、系统集成服务、施工安装等光伏产业发展。

3.市场销售环节

按照贫困户自用与富余上网的发展导向,积极完善电力能源销售体系。

积极培育自发自用的产销一体化销售体系。以贫困户为重点,引导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所建造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电力就地消纳。

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充分利用具备条件的建筑屋顶(含附属空闲场地)资源,鼓励屋顶面积大、用电负荷大、电网供电价格高的大型公司企业、开发区率先开展光伏发电应用。

积极引导余量上网。在产业扶贫进程中,优先布局工业园区、商业集聚区和公共设施区等用电负荷集中、用电量大、用电价格高的区域,就近接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避免升压长距离输送,减少电能损耗,提高项目收益。

4.利益联结机制

“十三五”期间,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农户扶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农业设施相结合,将光伏发电扶贫的着力点放到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发村集体经济上,保障贫困户及贫困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明确产权归属。各级政府资金支持建设的村级光伏电站,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确定项目收益分配方式;在贫困户屋顶及院落安装的户用光伏系统,产权归贫困户所有,收益全部归贫困户。地方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投资企业合资建设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资产归投融资主体和投资企业共有。

明确收益分配模式。县扶贫办牵头负责确定光伏扶贫对象范围,建立光伏扶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光伏扶贫工程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建立投入主体收益按股比分成制度,投融资主体要将所占股份折股量化给扶贫对象,代表扶贫对象参与项目投资经营,按季度向扶贫对象分配资产收益。国网邵东电力分公司要优先确定扶贫项目按月足额结算电费与领取国家补助资金。参与扶贫的商业化投资企业应积极配合,为扶贫对象能获得稳定收益创造条件。

(四)生猪产业

积极挖掘邵东生猪养殖经验,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十三五”期间, 1.965万贫困人口参与生猪养殖产业,年出栏生猪数量达到4.72万头。

1.生产环节

以园区化和贫困户分散养殖为基本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生猪养殖产业发展。

推进生猪养殖适度规模经营。以魏家桥镇、仙槎桥镇、范家山镇、黑田铺镇、九龙岭镇、灵官殿镇为重点,积极引导外销生猪养殖。以团山镇、牛马司镇为重点发展邵阳香猪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品种改良力度。统筹推进种猪场建设,提高生猪人工受精中心覆盖面。“十三五”期间,新增原种猪扩繁场2家,一、二、三级种猪生产场各1家。新增生猪人工授精中心2, 新增生猪人工授精点3个,服务面基本覆盖所有贫困乡镇。加大生猪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广三元杂交良种猪生产,确实提高生猪品质,全县贫困户生猪良种率达到98%以上。

积极推进生猪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加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建设,着力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2家市级标准化生猪示范场,培育2家部级标准化生猪示范场。“十三五”期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50个,扩建栏舍面积25万平方米、消毒室1000平方米、消毒池500立方米、防疫消毒设备100台套、温控设备1000台套;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项目50个,改扩建暗沟排污管道1000米;沼气池10000立方米,三级净化池7000立方米,干粪蓄积池2000立方米,干湿分离机50台套。

强化生猪养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优化相关仪器设备,提升动物疫病监测能力。持续优化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办公场所和工作条件。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健全县、乡两级应急物资储备库,提升物资储备能力。乡镇推广体系建设改扩建办公用房750平方米,物质仓库750平方米,实验室1800平方米,设施设备280台套,车辆28台。进一步加强疫苗冷链设施建设,建立与我县生猪调出大县相匹配的冷冻库和冷藏库,配备疫苗配送用的冷藏车,实现冷链设备的无缝对接。坚持种畜禽的生产经营行政许可制度,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饲料、兽药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和添加假劣、违禁兽药、饲料等行为,从生产源头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4:生猪养殖扶贫推进安排          (单位:头;人)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养殖数量

10000

10000

10000

9000

8200

覆盖贫困人数

4000

4000

4000

4000

3650

2.加工环节

引入知名肉类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产地加工和产后商品化处理,加快形成包括畜饲料供应、育种、养殖、屠宰、精深加工、集散交易等在内完整的产业链条,增强养殖业产地精深加工能力,拉长养殖业产业链,提高养殖业附加值。

生猪屠宰及冷链运输。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在常规屠宰的基础上,以冷藏、冷冻、冷藏运输、包装、宰割、流通加工、贸易、转运、中转、分拨、检验、检疫、配送一体化为重点,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产地加工和产后商品化处理。

仓储基地建设。适应生猪屠宰冷鲜肉等仓储需要,大力推进冷库、冷链物流交易用房、信息楼、交易商务综合楼、地下人防工程等建设。

发展熟食肉制品产业。逐步整合肉类加工资源,以生态、无公害猪肉加工为重点,积极引进超微粉碎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气调保鲜技术、冷冻干燥技术、无菌包装技术等技术,提高肉制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大力丰富肉制品产品种类,进一步做大邵东猪血丸子等既有品牌,积极引进香肠类、火腿类、培根类、肉糕类等肉类加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肉品卫生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推广ISO9000系列标准,确保食品安全。

积极发展畜牧园区经济,以生猪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为导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猪养殖区。

3.市场销售环节

以促进产销合作,提高贫困户收益为目标,发挥邵东生猪养殖协会等协会的作用,有效增强贫困户市场谈判能力,稳定生猪价格,保护贫困户利益。

大力推进生猪交易市场建设。适应生猪跨区域调运的需要,以魏家桥镇、仙槎桥镇、范家山镇、黑田铺镇、九龙岭镇、灵官殿镇等生猪养殖重点乡镇为主要区域,积极推进生猪集中交易市场建设。培育一批生猪交易经纪人,完善生猪交易各个环节。

科学引导合同式交易。引导生猪屠宰企业、生猪经销企业与生猪养殖大户签订产销合同,促进生猪品种稳定、饲养方式一致,提高生猪供应的计划性。

引导互联网交易。积极打造邵东生猪供销网,加大对重点养殖基地、主要屠宰加工等主体生猪供应信息发布力度,积极引导主要邵东生猪目的地需求信息发布,促进网上交易。积极推广使用猪易通APP,促进供需信息实时更新。

4.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与贫困农户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带领贫困农户一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

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参与合作组织和互助组织。整合各涉农单位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用于实施生猪养猪重点乡镇“一村一品”产业推进,鼓励贫困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生猪养殖项目。力争每个贫困村建立1个以上的产业合作组织和1个以上互助组织,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加入1个合作组织,逐步实现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全覆盖。

构建更宽的产业链条增加贫困户收入。积极推广“猪草”、“猪果”等循环种养模式,将传统单一养殖经营转变成链式经营模式,以及多层次开发增值,有效拓宽贫困户生猪养殖增收渠道。

四、资金测算及筹措方案

根据关于县级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编制的说明,本规划分为中药材、油茶、生猪、光伏四大产业类型,每一个产业分为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利益联结四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具体资金估算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中的农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内容与方法进行估算,同时借鉴住建部《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通用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用编制规则》、《建设工程施工仪器仪表台班费用编制规则》等标准进行综合测算。

(一)资金需求测算

“十三五”时期,中药材、油茶、生猪、光伏四大产业的投资总额达到70.6607亿。

1.按建设内容测算

在全部70.6607亿元投资中,生产类、加工类、营销类、利益联结类项目数量分别达到25181010个,投资占比分别为30.50%43.96%9.31%16.22%,生产类及加工类投资规模最大,营销及利益联结投资规模相对偏小。

生产类投资:“十三五”期间,邵东四大扶贫产业生产类项目投资总额达到31.977亿元,其中中药材、油茶、光伏、生猪投资额分别达到6.214.2220.01.547亿元。中药材产业生产类投资主要支持种苗的购买、种植基地建设、品种改良以及土地流转等;油茶产业生产类投资主要用于苗的购买、种植基地建设、品种改良和林地流转等;光伏产业生产类投资主要用于光伏设备的购买、安装以及附属相关设备的购置;生猪产业生产类投资主要用于规模化养猪场的建设、配套的环境保护、疫情检测等与养殖相关体系建设。

加工类投资:“十三五”期间,邵东四大扶贫产业加工类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4.47亿元,其中中药材、油茶、光伏、生猪投资额分别达到6.840.60.71.4亿元,各类仓储物流类项目投资达到14.93亿元。中药材产业主要是以亚牧药业有限公司、本质生药制剂有限公司和松龄堂、玉竹参合作社为龙头的中药饮片的加工生产、配套厂房的建设等;油茶产业加工类投资主要用于精品油茶的精深加工、配套厂房建设等;光伏产业加工类投资主要用于光伏零部件的制造,光伏照明等;生猪产业加工类投资主要用于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仓储物流类项目投资主要用于仓储基地建设、物流平台建设以及信息化设备的购置。

市场营销类:“十三五”期间,邵东四大扶贫产业市场营销类项目投资总额达到5.185亿元,资金主要用于规模企业的培育、营销体系的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网络销售体系建设,以及邵东特色农产品展示场馆、网站的建设。

利益联结类:“十三五”期间,邵东四大扶贫产业利益联结类项目投资总额达到9.0287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合作社、行业协会、集体经济、龙头企业的扶持,用于贫困户人才培训,并依托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异地搬迁扶贫工作的推进。

2.按建设进度测算

分年份来看,2016-2020年投资额分别为16.90316.784512.39355.94053.6392亿元,整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投资额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0.37%30.16%22.27%10.67%6.54%

2016年投资及建设内容:2016年,全县生产类、加工类、市场营销类、利益联结类分别完成计划投资的23.37%32.55%36.55%34.07%2016年的投资主要用于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药材、油茶种苗的购买以及栽种;光伏设备的购买及安装;加工类项目基础工作的开展;市场营销以及利益联结类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以及贫困户的培训。

2017年投资及建设内容:2017年,全县生产类、加工类、市场营销类、利益联结类分别完成计划投资的24.15%33.55%26.62%34.27%2017年的投资主要用于种养殖基地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工程的持续推进,生产厂房的建设;加工类企业生产设备的购买、安置等;光伏设备的购买及安装;市场营销类项目中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网站的架构;仓储类项目中相关设备的购买等;利益联结类项目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以及贫困户的培训。

2018年投资及建设内容2018年,全县生产类、加工类、市场营销类、利益联结类分别完成计划投资的21.20%23.95%26.42%17.32%2018年的投资主要用于新一轮中药材、油茶基地扩面,品种改良;加工类项目投资用于推进新一轮厂房、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加工能力;市场营销方面主要用于市场推广;贫困户的培训;贫困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

2019年投资及建设内容:2019年,全县生产类、加工类、市场营销类、利益联结类分别完成计划投资的17.80%6.99%5.21%10.40%2019年投资主要用于新一轮中药材、油茶基地扩面,完善配套及辅助类基础设施;产品品种改良;仓储、加工类设备的购买与维护;市场拓展以及贫困户的培训。

2020年投资及建设内容:2020年,全县生产类、加工类、市场营销类、利益联结类分别完成计划投资的13.48%2. 96%5.21%3.94%2020年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创新以及加工能力的提升;产品品牌的塑造以及市场推广等。

    5:产业扶贫分类别、年份投资情况   (单位:万元)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合计

   生产类

39670

41005

35995

30215

22885

169770

   加工类

79650

82100

58600

17100

7250

244700

  市场营销类

18950

13800

13700

2700

2700

51850

  利益联结类

30760

30940

15640

9390

3557

90287

  合  

169030

167845

123935

59405

36392

556607

(二)资金筹措方案

发挥扶贫专项资金、整合的各项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金以及自筹资金的作用,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十三五”期间,五大类资金总量分别为2500250003402315000480084万元,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分别为0.45%4.49%6.11%2.69%86.25%

    1、扶贫专项资金

    邵东比照享受武陵源片区县的优惠政策,但上级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仅500多万,估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时期邵东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的规模约2500万元,每年500万元。

2、整合资金

在遵循资金性质、管理渠道和使用途径不变的原则的基础上,加大涉农资金、工业类、商贸流通类补助资金等资金的统筹力度,确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农林牧渔业生产、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科技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项目资金,以工代赈、土地整理、一事一议、房屋改造、改水改厕、沼气建设、村庄环境治理、文明生态村建设项目资金以及农村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商务等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资金统筹力度,每年整合5000万元用于贫困村相关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扶贫产业发展环境。

3、金融资本

深化与邵东县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鼓励和引导金融企业加大扶贫产业金融支持力度,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积极引导扶贫产业利用金融资本谋取发展,严格落实《邵东县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通过自身信用或产业订单为联结的贫困户进行担保,扩大授信额度,力求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级授信面达到100%,有效授信率达到85%以上。引导符合条件的扶贫开发对象参与小额信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合理延长贷款周期,鼓励降低利率水平,产业扶贫贷款贫困户利率按照同期同档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对小额贷款并按期归还的贫困户,实行全额贴息,其他主体按照60%予以贴息。设立产业扶贫风险补偿资金,对贫困农户产业扶贫贷款风险,按规定给予补偿。“十三五”期间共引导3.4亿元金融资本流向扶贫产业。

5、社会资本

创新融资模式,大力推广PPP等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扶贫开发进程中。一是积极利用PPP融资模式吸纳社会资本推进光伏扶贫,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贫困户等共同参与的模式加快光伏产业发展。二是积极利用PPP模式推进与产业扶贫相配套的异地搬迁扶贫,在这一模式中,政府财政资金负责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资本负责安置房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利用PPP模式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扶贫。预计“十三五”期间通过相关项目建设,每年筹集3000万社会资本,五年共筹集1.5亿元。

6、自筹资金

自筹资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企业自筹资金,这是自筹资金的主要部分,预计2016-2020年,企业自筹资金额度将分别超过15亿、15亿、11亿、5以、3亿元以上。二是农户(贫困户)自筹部分资金,由于贫困户本身经济实力有限,自筹部分额度将很小,但贫困户可以创新性的以土地等资源入股获取资金支持,这将成为贫困户自筹资金的重要来源。三是集体自筹资金,主要是村集体等利用各种突进筹集的资金。预计“十三五”期间各类自筹资金总量为48.0084亿元。

         6:产业扶贫资金来源测算      (单位:万元)

年份

扶贫专项资金

整合资金

金融资本

社会资本

自筹资金

2016

500

5000

7523

3000

153007

2017

500

5000

8500

3000

150845

2018

500

5000

6000

3000

109435

2019

500

5000

6000

3000

44905

2020

500

5000

6000

3000

21892

合计

2500

25000

34023

15000

480084

五、保障措施

全面完成精准扶贫任务,要高度重视扶贫组织保障,强化政策、资金扶持,严格监督考核,确保产业扶贫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一)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现有扶贫组织的作用,强力推进产业扶贫规划设施,明确实施中的主体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

在发挥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长任第一副指挥长,县委常委及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县委办主任、县政府分管扶贫工作领导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的高规格指挥部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积极作用,明确要求各单位派出懂业务、会经营的业务人员参与到扶贫工作中,进一步充实组织队伍,增强驻村帮扶工作力量,提高产业扶贫能力。

2.完善规划实施推进机制

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制定行之有效的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切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组织实施等工作。各乡镇(街道、场)要制定产业扶贫攻坚作战图,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图销号,切实解决产业帮扶中的问题。

3.完善部门责任分工

认真落实县负总责,乡镇(街道、场)、县属各部门抓落实,工作到村,精准到户到人的工作机制。县委抓好目标确定、任务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乡镇(街道、场)、县属部门承担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要强化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办的职能分工,明确其在整合力量推进产业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二)政策保障

按照产业精准扶贫的要求,大力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健全配套的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

1.完善产业支撑服务体系

立足邵东的传统种、养产业和各村农户的习惯,明确扶贫产业重点支持领域,“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中药材、油茶、光伏、生猪养殖四大产业,大力引导生产要素向四大领域集中。要加快出台《邵东县中药材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邵东县油茶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邵东县生猪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狠抓《邵东县光伏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落实,明确各产业重点布局区域、推进时序以及配套扶持政策。

2.完善土地支持政策

全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土地整治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要向贫困村倾斜,力争实现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全覆盖。国土局土地复垦、国土整理项目资金要优先用于支持贫困村的发展,每年整合项目资金2000万元以上。

3.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发挥邵东县金融产业扶贫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监督会或经监督会成员提议召开临时监管会议,县扶贫办负责产业扶贫风险补偿资金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农户贷款,核实贷款贴息,督促金融机构按计划发放贷款,会同县农商银行定期检查贷款运行情况,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县财政、扶贫部门要逐步增加贴息资金,承贷银行要按基准利率发放贷款,减少贫困农户非贴息期内贷款成本。强化信用奖惩,建立风险补偿激励和退出机制,由县财政按产业扶贫贷款投放总量2%的标准安排奖励资金,县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县农商银行业务开展情况,有效化解风险,奖励资金按照5:4:1的比例分别奖励给乡镇村、邵东农商银行、县扶贫办。

4.完善农业保险政策

要贯彻落实好《农业保险调理》,引导县内保险机构积极参与扶贫产业保险,创新保险产品,提高保险覆盖率。要强化农业保险监管,要严格引导贫困户进行真实投保,坚决杜绝虚假投保等问题。要确实做好风险防范,提高理赔能力。

(三)资金保障

要发挥资金对扶贫产业发展的推进作用,扩大有效投资。

1.财政新增预算

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从2016年起,县级财政大幅增加专项扶贫资金,每年整合由县扶贫领导小组统一调度的县财政专项扶助资金不少于4000万元。

2.统筹使用上级财政转移支付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与国家、省、市发改、农业、财政、扶贫办等部门工作对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全力整合各类资金,在落实国家有关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政策的基础上,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增强项目建设的整体性,提高上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充分利用金融资金和民间资金等社会资本

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全覆盖、产业扶贫融资总量全面增长。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对有需求的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基础利率、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运行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扶贫融资担保机制等配套政策,优化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严格金融资金绩效考核,将乡镇参与金融产业扶贫工作纳入扶贫工作年度绩效考核,对到期贷款回收率在98%以下的暂停发放贷款,98%以上的乡镇村以及具体经办人员给予奖励。

(四)监督考核

发挥考核监督的激励作用,确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

1.明确考核内容

根据产业精准扶贫的实际情况,以年度计划进度、脱贫任务完成情况为主要指标,将产业扶贫政策落实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扶贫减贫成效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配套对帮扶单位重视、领导调研、结对帮扶、支持工作等内容进行考核;对驻村帮扶工作组及驻村干部考核其基层组织建设、帮扶工作落实、政策宣传、工作组日常管理、干部群众评价、脱贫率等指标。

2.完善考核形式

按照“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评,一年一考核,三年总验收”的要求,每年11月份组织考核工作。大力推进日常考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查采取暗访方式进行,主要考查工作组及驻村干部到位到岗、各阶段推进情况;年终考核主要采取述职、听取汇报、查阅台账、实地考察、走访询问等方式,全面了解推进考核工作。

3.健全组织方式

考核由县委、县政府统一组织,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制定精准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减贫指标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为6%60分。综合运用联合督查、调度督查、回访复查等方式,定期组织督查督办。

4.考核结果应用

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将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使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年度考核为优秀登记的领导班子,由县委、县政府授予“扶贫实绩综合优秀奖”;对连续2年获得此奖项的党政主要领导和驻村工作队长给予记功。对产业扶贫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的单位,当年由单位对干部职工发放2000元的奖励,考核为“不合格”的单位要向县委、县政府做出书面检讨,对连续3年考核不合格的,县委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组组长予以免职处理。

附录:邵东县产业扶贫建设项目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邵东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备案/许可证编号:湘ICP备14000179号   湘公网安备 430521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210003   主编信箱:647154479@qq.com   联系电话:0739-266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