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文件库 > 市本级文件库 >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

邵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邵东县促进农业产业兴旺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名称: 邵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邵东县促进农业产业兴旺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4305210003/2021-55821 文件编号: 邵政发〔2019〕11号
公开目录: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邵东县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9-08-28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生效日期 : 2019-08-28 有效期: 2024-08-27 23:59:59

SDDR-2019-00005


邵政发〔2019〕11

邵东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邵东县促进农业产业兴旺的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皇帝岭林场,县直有关单位:

现将《邵东县促进农业产业兴旺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邵东县人民政府      

2019年828     

(此件主动公开)


邵东县促进农业产业兴旺的实施方案

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百千万”工程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湘政发2018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 “三农”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农业“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围绕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坚持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实施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六大行动,加快构建农业农村智慧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发展“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农业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做大做强区域农业公用品牌,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兴旺,推动邵东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二、目标任务

(一)开展农业品牌战略行动。围绕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行动。2020年,打造“邵东玉竹”“邵东黄花菜”等2家区域公用品牌;培育5家影响力大的知名企业品牌发展50家特色农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引领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实现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2020年培育5家有综合实力、有知名品牌、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50家有特色产品品牌、经济效益好、运行规范、与社员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100户产业特色明显、经营管理规范、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家庭农()场示范场。

(三)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工程。2020年,成功创建5片县级以上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推动创建3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创建1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10个省级特色农(林)业产业园。每年招募科技服务团队带动100名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

(四)增强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实力。全县重点培育壮大优质稻、蔬菜、中药材、油茶、生猪等五大特色产业链,集中力量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到2020年,建立100万亩绿色高产高效高档优质稻基地、1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15万亩优质油茶基地、100万头生态生猪养殖基地。重点将五大特色产业打造成超50亿产业。

(五)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202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7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原值比达到2.5:1,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并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优质率达到55%以上。全县“二品一标”农产品有效认证总数达到100个以上,社会化服务全程覆盖粮食播种面积达70%以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农村物流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六)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力争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逐步缩小,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把完善农业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筹规划,列入工作重点,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效投入机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节水灌溉、农路建设农网改造等项目,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基地水利、产业路和电力入园标准化建设,形成功能齐全、管护长效的综合保障工程体系。到2020年,确保全县主要农业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能满足生产需求,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

  (二)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优化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以现有农业基地及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基地及经营主体为核心,创建集科技、加工、冷链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农业要素集结,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集聚度较高、品牌影响较大,产出效益较好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带动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围绕传统产业、主导产业及农业新业态,加大特色农(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到2020年,创建3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创建1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10个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园。(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

  (三)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培育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5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3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家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大对龙头企业有关项目资金支持的力度,鼓励建设企业产业园区,壮大企业规模,发挥龙头企业对全县相关农业产业资本的整合作用,带动该项产业形成规模效应,不断提升产业的经营效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

  (四)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全省“千社万户”工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对接,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积极推进农业经营公司化,大力支持专业合作社兴办公司,支持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支持产业特色明显、经营管理规范、综合效益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发展。到2020年,培育有品牌、与社员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林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林)场及100户,打造15家省级示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

  (五)扶持农业行业协会发展。扶持农业行业协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协会在政企沟通,信息收集、技术应用、标准推广,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行业自律,标准制订(修订)和品牌整合。通过协会促进行业内部形成有效的相互监督和自我管理约束机制,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到2020年,培育3-5家优势产业行业协会,初步实现优势产业行业内部自我管理和良性竞争的良好发展态势。(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民政局)

  (六)全力打造农业知名品牌。全力打造具有邵东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地域名片,将“流泽杨梅”“一品东方”饮料、“龙石山”铁皮石斛、“松龄堂”药材、“昭陵翠剑”茶、“云山芦笋”茶、“湘东福”桑椹、“东方雅”玫瑰等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农业品牌。积极培育“邵东玉竹”“邵东黄花菜”两个竞争力强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实施农产品品牌整合计划,每个优势、主导产业集中打造1-2个主打品牌,培育打造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2个湖南省名牌产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监局)

  (七)下大力气扩大绿色农产品供给。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化,大力支持开展“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到2020年,全县绿色食品认证达到10个,培育一个地理标志产品,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开展绿色生产,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进果菜茶水肥一体化,恢复发展绿肥生产,每年稳定发展绿肥生产5万亩。纵深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水稻、玉米、蔬菜、水果、油茶、中药材等我县主要农作物病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面达到50%,全面开展土壤监测和以重金属为主的土壤污染普查,全面摸清土壤污染情况,大力开展农业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土壤食用农作物的种植。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和体系。支持发展畜禽水产绿色生态养殖、稻田综合种养、“养殖—沼气—种植”等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到2020年,全县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类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

  (八)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3年内实现品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机制,健全投入产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5项制度,率先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试点、整合农业系统内检验检测资源。配备完善检验检测设施,提升农产品综合检测能力,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双认证。积极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推进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源头检测监管机制,加大监管经费保障力度。(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

  (九)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建设智慧农业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农业,解决农产品销售瓶颈。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工程”建设,3年内实现全县行政村全覆盖,积极引进全国知名互联网大平台,支持电商大平台在我县落地直营店,特产馆,扶贫馆,农产品直采基地,智慧物流网络,打造互联网农产品品牌。按照“县有中心村有站”的模式,完善我县电商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商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电子商务,充分利用各种电商平台,加大线上农产品县场运营力度,推广地方特色农产品上网销售。满足农村的多元化生活消费需求,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畅通。(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县林业局)

  (十)强力推进科技兴农。以省内农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快建设农技推广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着力增强农技创新、农技转化、农枝应用“三大能力”,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成果、技术、管理、资金形式投资入股,推行股权激励、着力突破农业节本增效、农机适用、精深加工、质量安全、防灾减灾、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一步加大力度引进和发展适宜丘冈山区使用的农业机械产品及配套和特色种养殖产业。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推广农作物轻简裁培技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推动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实施组建一个团队,集成一套技术,建立一片基地,支持一群示范户,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六个一”计划。到2020年,建成5-10个覆盖全县、专业齐全、功能互补的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加大良种及新技术推广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县主要动植物良种及配套技术覆盖率达到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3%(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科局)

  (十一)大力推进农业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打造外向型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我县中药材、生猪、水果、油茶等农产品出县出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按照立项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大力推进涉农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着力引进一批涉农大项目、好项目;加强农产品展示展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与会展、展销、节会等活动,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推动“湘博会”提质,积极组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等展会,展示邵东特色,推动优质农产品唱响品牌。(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

  (十二)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农产品优势产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在建设好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推动农产品生产与初加工、冷链物流建设和休闲农业相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分级、包装、储藏、配送等设备设施,支持农产品产地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支持农产品批发场建设冷藏冷冻、流通加工冷链设施,支持适应场需求的冷藏库,产地冷库,流通型冷库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冷链物流企业;融合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采摘道、观光路,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挖掘与农产品相关的乡土文化艺术节,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与旅游经营企业对接,促进农业与三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广体局、县林业局、县科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直各相关部门与乡镇(街道、场)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与任务,制订相应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抓好落实。县乡两级要将推进农业产业兴旺纳入绩效考核重要内容,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县直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场)要按“一个产业(项目)、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措施”的办法,建立产业发展领导和服务机制,强化责任,确保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局、县林业局、县移民局)

(二)强化多元投入。一是加大级财政投入力度。由县财政预算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投的方式重点支持特色主导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对当年获得国家级及省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园项目建设的及获得“二品一标”认证的农业经营主体予以适当奖励。二是设立邵东县乡村振兴战略投资基金。通过政府筹资、社会募资,筹建邵东县乡村振兴战略投资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三是鼓励金融、担保、保险等机构加大对“三农”服务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订单质押、信用联保贷款业务。深入推进林权融资改革,实施政府协调、财政贴息,以林地经营权抵押的融资模式;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中型农机具、商标权、专利权等抵质押物贷款。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全国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在我县落地生根,发展休闲观光森林康养等农业新业态。五是充分发挥我县民营资金的优势,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在农村兴建基地、产业园,把工商企业精细管理理念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来。(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金办、人民银行邵东支行、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

(三)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类服务组织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专业化的专项服务和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促进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入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探索总结和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农业共营制”等多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托管形式。积极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满足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市场信息、农资供应、绿色生产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及维修、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营销等各领域的社会化服务需求。重点支持专业化经营性服务组织提供供种育苗、代耕代收、统防统治、农资供应、烘干储藏、农产品加工、市场信息及营销等生产全过程服务。培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推动服务功能从农业技术服务向农业公共服务拓展。发挥公益性服务机构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促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各类专业服务公司等发挥各自优势,提供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对接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各类服务组织加强联合合作,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各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加强农业社会服务基础建设。加快建设农业重要基础性信息系统,为农户和生产主体提供各类农业信息服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品种、不同服务环节,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构建完善的土地流转规范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建设,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网签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加强仲裁机构和“一庭三室”建设,探索建立仲裁员职业技能评价制度。(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林业局)

(四)构建农村创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每年全组织开展各类农民培训1万人次,实实在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二是鼓励现代农业产业园、创业园、“星创天地”等建设农村创业孵化平台和职业农民培训平台,鼓励涉农企业建设农民创业见习实训基地。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并掌握实际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大力支持农村创业,制订优惠政策,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创业,鼓励新型职业农民组建创业团队、产业联盟,抱团发展。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项目予以支持,落实好返乡下乡人员定向减税和降费工作,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四是支持发展电商平台开辟创业空间,引导通过发展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和合作制企业等形式,培育产权清晰、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的创业创新共同体。(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县供电公司)

(五)建立产业发展激励机制。积极对接和帮助申报国家、省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县财政专项安排支持农业产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各部门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奖补产业发展项目。县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奖补。制订奖补制度,对各类园区、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团队、培训基地和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品牌培育等工作等子以奖励。(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水局)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武部。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民法院,

县人民检察院。

邵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8月28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解读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邵东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东市数据局 |

备案/许可证编号:湘ICP备14000179号   湘公网安备 430521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210003   邮箱:sdszfwz@126.com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739-2662722